导航菜单
首页 >  张锦明  > 基层政治改革试验的标志性人物张锦明(图)

基层政治改革试验的标志性人物张锦明(图)

基层政治改革试验的标志性人物张锦明(图)张锦明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

张锦明,中共雅安市委副书记,引人关注的改革人物

她并非出身政治世家,也没有特别的教育背景。

是什么原因,使她把政治和人生都做得那样纯粹?

-本刊记者 何三畏

发自四川雅安

张锦明,现雅安市委副书记。中国基层政治改革试验的标志性人物。

1998年,作为遂宁市市中区委书记,推行了中国第一次乡长直选。至今,它的设计、操作和后效性,还被观察者认为是类似选举中最好的实验。2002年,调任四川省雅安市委常委、组织部长。尝试中共历史上第一次县级党代表直选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,引起广泛关注。

去年,获得 “中国政府创新奖”,去北京参加中央编译局组织的中国政府创新奖研讨会,作为学术交流,她阐述了她对宪政和民主等理论问题的看法。人们看到了她作为一个现实政治操作者具有的清醒和冷静,她的努力更受到人们的尊敬。

有媒体在去年底盘点改革人物时评论道,“在基层改革明星中,张锦明主持的改革最具有挑战性,游走在意识形态禁区的边缘。”把她称为“改革明星中的神秘人物”。

但是,从遂宁市中区区委书记,到雅安市委常委、组织部长,再到今天的雅安市委副书记,分管组织,张锦明改革的过程也是她的政治升迁过程,已经事实上表明了体制对她的肯定。

而她自己的评价是:我的探索都是在党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。步云选举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地方政府组织法规定的程序。在总结步云直选的《步云乡长直选的背景、过程与效果》中,她写道:“民主选举,在上层可能是一种复杂的制度设计,在地方是一个并不复杂的组织问题,在广大的选民那里则是一个简单的操作技术……其实,世界上很多问题不是因为难我们才不能做,而是因为我们不去做才变得难。”

要描述一个政治人物是困难的。本刊记者在采访和非采访场合多次接触过张锦明,但都没有形成报道。而作为一个新闻人物,张锦明对记者的吸引力不言而喻。

她并非出身政治世家,也没有特殊的教育背景,是什么原因使她总要把自己放在政治改革前沿,总在这个传统上属于男人施展的领域进取,而且把政治做得那样纯粹?

然而,这些问题追问起来如果不是太困难就可能太枯燥,也很难准确。不过,除了媒体通常关注的政治操作,另外一方面的张锦明也有“新闻”:她的网民生活。在记者写这篇报道的时候,她正在欧洲公干,本报道的内容来自于前几次采访的积累和网上的记录。

周末的网友活动

7月16日,是一个周末,记者因为别的事情在雅安,临时想了解雅安“爱心世界”的情况。“爱心世界”是雅安几位善良青年发起的一个旨在帮助穷苦孩子的小团体。

当天,正好是几位青年去雅安市宝兴县看一个孤儿,等到晚上九点,他们的一辆旧奥托车开回来了――张锦明也从车里钻出来,趁周末,她和“爱心世界”的网友出去活动了。

宝兴县那位孤儿,是一位女生,初中已经毕业,学业不错,是上高中,还是不上,这是一个问题。后来,综合了种种情况,张锦明建议她不要再上学了,并帮她找了一个南京的教授家庭,教授夫妇身边别无他人,该女孩在他家一边做保姆,一边学习。这些都由张锦明安排,因为那位教授是张锦明的朋友,从前她在遂宁推行乡长直选后,教授前来考察认识的。

一个多月后,“爱心世界”给这位孤女置了新衣,上路去南京了。

使孤苦儿童免于失学,是“爱心世界”最主要的工作。张锦明在遂宁做市中区委书记时,就开始救助贫困学子。只不过那时不是通过网络联系,而是在工作中碰到就做。其中一位,后来上了华西医科大学,张锦明去省城看自己正在上大学的孩子,也务必要把那位苦孩子带到一起,现在,那个苦孩子已经先于张锦明的儿子毕业工作了。

张锦明有一个主张,叫做“你要管就要管到底,不要中途放手,让别人更难受”,她在遂宁“管”的,现在还有“没放手”的。

调到雅安工作,发现“爱心世界”的时候,张锦明感到很惊喜,就注册了一个网名。后来,几个主要成员知道了她。他们一起活动时,她也不被称为张书记,叫“张师”。张书记说他们是“雅安市最好的青年”,这也是她爱上雅安的原因之一。现在,当外地来客恭维雅安的气候和风景时,张锦明会及时补充一句:雅安人好,纯朴!

但是,“爱心世界”有了这个本地首屈一指的领导做网友后,一点没有沾上光。他们往往要奔走几个小时才去得了某个山区,而惟一的交通工具,是一位发起人的旧奥托小车。反而是张锦明经常沾他们的光,那天去看宝兴的孤女,就是坐的那辆车。

因为张锦明说她下了班就不坐公车,下了班还坐在公车上,就好像“没有获得解放”――仿佛还在工作一样。这位副厅级干部说她对车“没有感觉”,说她任何一次履新都没有买过新车,上一任留下来什么车就坐什么车。她家是有一辆私车,车型是老富康,在遂宁,是他的丈夫“王哥”(张锦明在公众场合也这样称呼)在开。前不久,张锦明度年休假,走黔南山区,住最高5元,最低2.5元的铺位,就是“王哥”当司机开着这辆私车去的。

不过,张锦明可是很爱漂亮的。今年四川旅游发展大会在雅安召开,主席台上,从省里最高领导以降,一排衣冠楚楚神色凝重的男人中间,坐着一位头发烫过染过的,穿着白色衬衣的女性,令见惯会议场面的记者们当场窃窃私议起来。那个人就是张锦明。

那天见她从奥托车里出来时,她戴着墨镜,穿一身“名牌”运动休闲服,显得像一位活泼热烈的大学生。不过,当记者笑称她的身份、穿着跟坐骑的品味不相称时,她大笑起来:这是假名牌,上次到北京开会,跟一帮名人,穿着它见过世面了。至于戴墨镜的用途,毕竟是爱心世界的网友活动,非正式场合,也尽量不让山民把她和电视上的张副书记联系起来。

张锦明出差的时候,总带着一台12寸笔记本电脑。作为“爱心世界”的主要成员,她总会随时去浏览网页。而“爱心世界”对她可能越来越依赖,因为往后的发展可能遇到的瓶颈,也许只有“张师”才能帮助他们解决。

网络上的组织部长

张锦明曾经在雅安的另一个网上名气更大,那就是雅安党政网的“组织部长信箱”。

2002年8月下旬的一天,她刚从遂宁调到雅安,还住在宾馆。晚上打开雅安党政网,发现“组织部长信箱”,里面有一封来信,询问雅安是否还搞公选?“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顺手回了这封信。”

从这天开始,这个信箱就活跃起来了。到2004年2月18日,因为“即将离开我倾情钟爱的现岗位去迎接新的考验”而发表告别信时,往来信件已经有1039件(不包括因为具真名而被屏蔽的举报信)。

跟“爱心世界”不同的是,在这个窗口上,她是实名的。每一个能上这个网的人都知道他在跟谁说话,那就是张锦明,张部长,而自己却可以使用网名。信箱里涉及的问题,是不可预料的。有的是“一个建议”,有的是“不要再让健在的老干部们担心、失望、不满”,有的问“整去整来,雅安为什么还这么穷?”还有人写出“先挣几百万,再把县长干――略论当官与发财”的激扬文字。这些信并没有要求部长回答,但张锦明都尽可能地回复,而且每有惊人之笔。

2002年10月18日,张锦明来雅安不到两个月。“四朝老同志”来信,指某县物色的一位干部人选“腐化”,质问“组织上看中了他哪点”?还揶揄道,“也许是我老眼昏花,没有把《选拔条例》看明白。”

张锦明立即回信表示感谢,考虑到“老同志”写邮件可能不方便,告诉他可以直接打电话。过了一天,电话没来,张锦明又回了一次邮件,说“如果您觉得还是不方便的话,就打我的手机”(在邮件里公布了她的手机号码)。

一位“写于23:20”的作者来信抱怨说:“为了换届工作,昨天晚上工作到了凌晨两点,现在是晚上11点多了,还不知道要工作多久……劳动法规定了每天加班时间不能超两小时,可我这十多天每天加班都超过了6小时,党员就可以违法吗?”

张锦明立即回信,在“诚挚的问候”以后,跟着来信一起感叹组织工作的辛苦,接下来就是“但是”:“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,你在接受它的恩惠的同时,你就必须为它付出!”最后启发道:“平心而论,在全年所有的工作日中,我们不是每天都干满了8小时吧?从全年的工作总量来看,可能离《劳动法》的规定也相差无几?”

“23 :20”自然心悦诚服。殊不知,张锦明几乎每晚都要看“部长信箱”,这封回信写于23点58分呢。

“落魂剑”是一位在干部选拔中的落选者,他填了一首词寄给张部长表明心迹:“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。拔剑四顾心茫然,举杯投箸不能食。可叹!本区人民不容贤,各怀心机还讥言。可悲!绿色榄枝当寄去,风流才华竞展现。可喜!”

张锦明马上以同样的形式回应和鼓励:“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。插剑入鞘心坦然!舔血掩伤自向前。可赞!上下左右渴求贤,见仁见智古难全。可叹!遍栽榄枝成绿洲,弄潮英雄尽开颜。可盼!”

2002年11月23日凌晨,一封电邮提出:“中国现在最主要的社会问题是什么?”来信自问自答:“是腐败!”一番推论之后,在信的结尾说:“在监督机制还没有健全的时候,就只有寄希望于您们了!”

这时,张锦明已经到雅安履新三个月了,她正在考虑新的民主改革试验。于是借这个敏感话题发挥,她写了一千多字的回信。第一句话就是:“遏制腐败根本的还是要靠制度。”然后简单回溯了腐败的历史渊源,就开始联系现实,最后落实到本地,提出她的思路:“――当然,要先试点,再总结经验教训,再考虑是否推广、何时推广、怎么推广,然后怎么形成制度等等问题。”末了,把问题提了回去:“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做?请大家发表意见吧!”

一位“布衣”的邮件先是简单“表扬”了几句张部长,话锋一转就“借此机会向你请教:由‘以官为本’到‘以民为本’,要多长时间?需什么方法?”

张部长回复道:“在我看来,‘官本位’思想和‘民本位’思想在我国自古以来就同时存在……什么时候以民为本的思想能成为社会意识的主流呢?……凭我的理解:社会经济高度繁荣之时;社会政治高度文明之时;我中华民族全体国民的文化素养全面提高之时;我中华民族全体国民的‘公民’意识牢固确立之时。”

信箱热闹到第三个月,一位叫“思考”的网友来信说,在信箱里,大家“总认为来了清官、救星,做的事绝对正确似的……但还有很多人觉得无话可说,因为谁都不是救星。”

在感谢了“思考”的坦率之后,张锦明先说了她的历史观,她不是英雄史观也不是人民史观,而是“调和史观”,“我们没有救星,我们也不需要救星”,但是,她认为在时代的和谐曲中,需要指挥者和发出第一声唱颂的领唱者。而“在全国,这个指挥者和领唱者是党的总书记及其领导的党中央;在四川,是省委书记及其领导下的四川省委;在雅安,是市委书记及其领导下的雅安市委”。“而我,只是这个雄壮的大合唱中一个声部的和音。”

……

张锦明用网络工具征服和感动了雅安的一批公务员。她的邮件,有的是思想工作,有的是政论文,有人评价它逻辑严谨,语言尖锐,决不回避问题,被称为“很酷”。

到后来,有的来信表现出深深的感动。“心如止水”来信说,我“不认识你,但看了你的信箱,又觉得认识你!在形式主义泛滥、官僚主义盛行的今天,一个最官僚的机构居然开办了一个最民主的信箱”!有的信甚至流露出对她的崇拜。一封信称她是一个“多愁善敢”的美丽女人,是“那么优秀,那么有才华”。

网络上的政治交流在张锦明升任市委副书记时结束。最后一封信是张锦明动情的告别信。

她说,“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,已经注意到大家来信讨论问题的质量和分析问题的能力,较之当初已经是大大地提高了。”“再见网友!我很珍惜与大家的友情,我会把每一封来信珍藏于心!再见战友!我很珍惜这段人生经历,我会把每一份信任珍藏于心!”

后来,那1039封往来邮件被制成光碟,成为一份政务资料。

[上一页][1][2][3][4][5][6][7][8][下一页]

相关专题:《南方人物周刊》四川人 

相关推荐: